用“正能量”推动新发展

最新信息

用“正能量”推动新发展
2024-01-19 06:05:00
前不久,上海国产首制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启航;新年伊始,全市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同步开工……一系列的发展成果背后,也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丰润道德滋养。精神文明战线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如何把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新亮点展示好,加强社会热点问题的政策解读和正面引导,更加有效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兆安表示,精神文明建设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需要不断加强正面社会引导,讲好发展故事,传播正能量、推动新发展。
  “信心比黄金还珍贵。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前进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张兆安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但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他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尤其是发展进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不同的认识和判断,的确会影响到发展信心的强弱。“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忆往昔、谋未来,就可以明事理、强信心、聚人心。这样不仅可以切实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对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也大有裨益。”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似乎与发展的关系并不那么紧密,张兆安却并不这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张兆安看来,精神文明建设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人们具备了精神力量,就会萌发攻坚克难的勇气;人们拥有了创新创业精神,丰硕成果就会不断涌现;企业家增强了企业家精神,就会胸怀毫不气馁、一往无前的志气;科学家坚定了自立自强的精神,就能进一步创造时代辉煌。他说,立足上海、放眼全国,我们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随处可见的鲜活案例可谓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满满的发展信心的生动写照。
  “要增强人们的发展信心,正面的社会引导非常重要,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张兆安说。近两年,上海媒体推出了《百姓话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案例》《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等一批融媒体产品,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用大流量凝聚正能量,让积极正面的声音传得更广更深入。《百姓话思想》系列短视频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从他们的视角看群众生活的深刻变化。在《老外讲故事》中,“进博会”成为老外们口中的“热词”之一,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员工,以亲身经历自豪地讲述着家乡的优质产品尤其是特色农产品,借助进博会这个大平台,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同时带动了当地产业链升级换代的生动故事。
  “还有各类媒体报道过的上海市优秀企业家的经验,一些‘专精特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成长故事,实际上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张兆安说,这些不胜枚举的案例充分说明,积极正面的社会引导更需要一系列生动、鲜活、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案例。“社会引导应该从大处着想,但可以从小处着手。这些案例往往都发生在人们的身边,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而更具有亲和力、影响力、感召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引领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张兆安认为,要更好地做到强信心、聚人心,在社会引导层面还应该考虑到各类企业的发展需求和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要有针对性、说服力,还要有借鉴价值,更要起到鼓舞人心、提振信心、催人奋发的实际效果。
  “当前,积极正面的社会引导还是在于改善社会预期,尤其是要提升人们尤其是广大企业的发展信心,关键之一就是要向人们解惑释疑。”张兆安说,要在宣传好、落实好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推动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利用各种渠道,讲好各种各样的发展故事,传播正能量、推动新发展。
  具体而言,他建议要讲好5类故事。首先是要讲好企业故事,可以选择一些面对挑战转型成功的企业,由企业家现身说法讲好“凤凰涅槃”的故事,起到激励广大企业家的作用;第二,要讲好创业故事,可以选择一批创业者的创业经历,向广大创业者及准备创业者分享,如何在当前复杂多变经济形势下,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创业并取得成功;第三是要讲好创新故事,可以选择一批企业家、科学家,讲述创新过程中经历的酸甜苦辣,和最后收获成功时的喜悦;此外,还要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可以寻找政府官员、专家或者相关人士,讲解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方针、政策、措施,尤其是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企业的故事;最后还要讲好百姓的故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以选择一批大国工匠、上海工匠,特别是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劳动者,让他们来讲述如何满怀信心,为企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感人故事。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用“正能量”推动新发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